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09 09:14
近日,走進鄄城縣閻什鎮牛橋村的毛木耳種植基地,只見40座標準化大棚整齊排列,棚內一列列菌棒錯落有致,濕潤的空氣中裹挾菌類特有的味道撲面而來,肥厚的毛木耳如花朵般從菌棒中探出“耳朵”。工人們正忙碌著檢查菌棒濕度、調整通風,為即將到來的采收做準備。
“現在正是毛木耳生長的關鍵期,溫度和濕度控制特別關鍵。每天都要精細管理,才能保證毛木耳好的產量和品相。”毛木耳種植基地負責人牛明瑞一邊查看菌棒一邊介紹。6年前,一次偶然的機會,在濟寧市魚臺縣游玩的牛明瑞接觸到毛木耳種植,發現其具有種植可操作性,且市場前景廣闊,便與同村的牛明振一起返鄉創業種植毛木耳。
從最初的技術摸索到如今的成熟管理,兩人的堅持換來了效益的逐年提升。之后兩人又與村民牛愛學合作創辦家庭農場,通過資源整合與共享,降低了毛木耳種植成本,還帶動了更多農戶加入。如今,基地每年可產出干木耳近10萬公斤,吸引了四川、廣東、上海等地的客商上門收購。
“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,還不耽誤照顧家里,比外出打工強多了,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。”牛橋村村民榮花平笑著說。據介紹,他們都是周邊村莊的群眾,按計件領取報酬,日均工資80元到100元。這種靈活的就業模式,讓留守婦女和老人也有了穩定的收入,實現了產業與民生的雙贏。
在菌棒加工車間里,可以看到牛明振采購的新型拌料機、系袋機等機器。“工人們將玉米芯等原料加工成栽培袋,一天可生產數萬棒菌棒。我們自己加工不僅成本低,還能確保質量。”牛明振算了一筆賬:每個大棚放置3萬到4萬棒菌棒,每棒可產出二兩多干木耳,按近年穩定的市場價每斤11元至13元計算,效益十分可觀。
小小毛木耳,種出了大產業。近年來,閻什鎮通過發展特色種植產業,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,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。望著即將豐收的毛木耳,牛明瑞信心滿滿:“這片黑‘耳朵’一定能帶著更多人走上致富路。”
通訊員 王真真